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

分享數位生活

2014綠色品牌出爐,松下電器奪五連霸,華航、大愛感恩、統一超最綠2014-03-28 09:11 「過去五年,大家對綠色沒有感覺,但現在很高興看到社會大眾對能源、生態、環保的綠色議題愈趨重視,每一個人對綠色永續所關懷的態度會更深遠地影響其他人,」能源局長王運銘說。 《數位時代》今年連續第五年舉

2014綠色品牌出爐,松下電器奪五連霸,華航、大愛感恩、統一超最綠2014-03-28 09:11

「過去五年,大家對綠色沒有感覺,但現在很高興看到社會大眾對能源、生態、環保的綠色議題愈趨重視,每一個人對綠色永續所關懷的態度會更深遠地影響其他人,」能源局長王運銘說。

《數位時代》今年連續第五年舉辦「綠色品牌大調查」,透過專家評選及網友投票的方式,找出十大類別在綠色環保實踐上不斷努力的企業,總計共計139家品牌業者、9個城市成功進入第二階段的網友投票與專家評分決選。

(圖說:經濟部能源局長王運銘認為,綠色品牌企業應該發揮推己及人的力量,用正面態度去影響社會上更多人來關心綠色永續。)

將綠色策略與綠色行銷結合

從今年大調查結果可發現,環保不再口號而已,許多品牌企業開始把綠色策略與商品行銷結合,甚至把綠色思維內化成品牌元素的一部分,這樣的趨勢不僅紛紛獲得消費者青睞,更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,也讓品牌價值站在更有全球國際化的高度。《數位時代》榮譽社長何飛鵬也認為,「企業的支持是整個社會的支持。」

不是銅葉綠素,也非綠色香精,不危害人體,更不會汙染河川環境。到底企業的服務和產品怎樣才算夠綠色?挖掘每個品牌深藏的綠色DNA因子,尋找優質企業兼顧獲利與友善環境的秘密是這次調查中,許多品牌正在努力往前走的方向。

仔細分析這十大類別企業,可發現綠色消費與綠色行銷的風潮逐漸擴大,不僅帶動民眾的環保意識,也帶動不少環保產品的正面銷售作用。許多品牌業者發現,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購買綠色訴求產品,因此企業的綠色策略也開始觸及多個層面,同時涵蓋品牌形象、商品促銷、民眾環保意識等,賦予環保商業價值。

當然,榜單中不乏綠色常勝軍,如連續五年連霸的松下電器為例、松下ECO NAVI環保商品符合台灣節能節水環保認證、協力廠商共同努力提高生產效率,削減CO2排放;統一超商則是首創「回收物換現金抵用」機制,建構出全國最大的資源回收網絡,門市並持續引進環保標章、碳足跡商品,五年來以積極綠色作為拿下Super Green四連霸,也蟬聯網友人氣獎。

綠色消費更貼近民眾生活

十大類別中的各類別榜首,分別是BenQ明基(資通訊類)、黑松(食品飲料類)、松下(家電類,五連霸)、DAAI大愛感恩(日常生活類)、中華航空(交通運輸類)、王品集團(餐飲服務類)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(醫療服務類)、理想大地股份有限公司(觀光飯店休閒類)、統一超商(零售通路類)及中國信託(金融服務類)。

品牌業者極力讓綠色消費及生活更貼近民眾,除了落實綠色行銷外,也結合網路與數位工具,在官方網站或粉絲團等,透過更活潑生動的行銷概念,讓綠色消費能見度更高,更貼近生活、更親民。

像是和泰汽車與特力屋就致力於在自家的Facebook粉絲團上,將綠色環保知識融入在自家的產品中,更常常在粉絲團上舉辦相關的綠色行銷活動,結合有趣的小遊戲,成功串連起線上網友至實體門市消費者,不只擴大了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忠誠度,也讓產品行銷搭上有高度的綠色永續議題,為企業品牌形象加分不少。

越來越多的品牌不光只是呼口號,說自己很綠,而是真實地從企業內部做起,將綠色策略與綠色思維內化成品牌元素的一部分,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透過有效果的綠色行銷,喚回消費者的心,讓大眾買單。

綠色企業要更有社會影響力

越來越多的品牌不光只是呼口號,說自己很綠,而是真實地從企業內部做起。榮獲本屆評審團肯定的大愛感恩科技,創辦人之一的林家和指出,「大愛感恩科技秉持證嚴法師的理念,有8萬多個環保志工,是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,藉由產品到全世界把環保的人文推廣到全世界去。」

「而大愛感恩科技也成立了五年,現階段還創立了新科技環保織品研究中心,也在慈濟大學開辦相關課程,申請經濟部技術處研究計畫。接下來我們已經開始發展回收塑膠袋變成熱裂解的原素,將來持續做環保產業的領頭羊。」

在今年的綠色城市獎項中,屏東縣以全力發展潔淨能源,推動地方農業結合共生的新模式,打造綠能園區,拿下綠色產業類首獎,至於台北市和高雄市則紛紛榮獲綠色觀光與綠色生活的殊榮。

屏東縣長曹啟鴻表示,「當時我們在開始施行養水種電的時候,能源局受到很大的壓力,但現在我們的沼氣發電還得到日本專利,在東京能源展也受到很大的鼓勵,屏東縣是養豬第一大,養牛第二大,以前很多生產過程中的資源都浪費掉了,很可惜。」

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說,「過去六、七年來大家努力之下,我們改善了整個生活的環境品質,動員所有高雄市的團隊,共同努力的結果。是全台第一個在法律政策的制定上有綠建築自治條例,對於新申請的辦公大樓、住宅都有一定的要求。」

註:詳細得獎名單與網友票選30強請見本刊4月號雜誌

1px
 

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

分享數位生活

[書介]《說個撼動人心的好故事》:深入人心,他人就願意買單!2014-03-28 05:47 生活裡,我們每天不斷的在「說服」別人,有時候「說服」老闆或夥伴、有時候「說服」客戶、有時候「說服」家人。「說服」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與作為,希望得到認同。「說服」其實是很累的過程,直到前陣子讀到資深廣告人凱

[書介]《說個撼動人心的好故事》:深入人心,他人就願意買單!2014-03-28 05:47

生活裡,我們每天不斷的在「說服」別人,有時候「說服」老闆或夥伴、有時候「說服」客戶、有時候「說服」家人。「說服」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與作為,希望得到認同。「說服」其實是很累的過程,直到前陣子讀到資深廣告人凱文‧艾倫 (Kevin Allen)的《說個撼動人心的好故事》,當中作者提到:「創造者並非把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,而是運用跟隨者身上共同的隱藏議題,加以點燃。」

這段話吸引了我,好像找到了「說服」的訣竅。

其實這是作者凱文‧艾倫分享他看邱吉爾如何寫演講稿經驗的體悟,邱吉爾說,「他並非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人民身上,只是說出人民心中共同的感覺,只是分享大家已經認同的使命。」就是這樣的方式,邱吉爾點然英國人民心中的信念,成功吸引一群跟隨者。

如何找到心中的認同感?作者在書中非常強調要找出每個人心中的「隱藏議題」,他也透過「隱藏議題」來啟動整本書的核心。

凱文認為,作為一個行銷高手,重點在於用對的方式傾聽對方的「想要」,而不是「需要」。因為「想要」是情感的部分,「需要」則是理性的部分,而購買是出於「想要」。但是如何探求對方的「想要」?作者以他三十多年的廣告比稿經驗裡發現,「每個決定的背後,都有欲望、抱負、信念或擔憂在驅動著,渴望這些需求得到滿足,這些沒說出口的欲望,是做決定或選擇方向的基礎。」

凱文打破了商業環境裡「理性冷靜」的分析原則,他認為唯有透過挖掘人們心中不穩定的「情感」需求,滿足渴望,才能成功的打動人心。

這也就是凱文與他在麥肯廣告公司的團隊,透過了解客戶「隱藏議題」之後,成功的拿下許多大型廣告案,其中萬事達卡的「無價時刻」廣告案的比稿過程令人印象深刻。

也許聽過這麼一句廣告台詞:「有些東西錢永遠買不到,除此之外,萬事達卡為你達成!」一句簡單的話,卻深深打中消費者的心。然而在這句廣告台詞的背後,其實深藏著作者與麥肯廣告團隊如何找到客戶在提案時沒說出的「隱藏議題」。

凱文提到,當初要幫萬事達卡分析與競爭對手VISA卡的使用者性質差異,卻發現兩者同質性太高,而萬事達卡卻遠遠落後VISA卡的市占率。凱文的團隊訪問了萬事達卡的持卡人,從中找到了某群人的共通性,他們是一群雖使用循環利息刷卡,但每月定期付款的好人。

訪問了這群持卡人之後,凱文發現他們其實不是亂花錢,而是希望給所在乎的人更美好的生活,於是就有了經典的「萬事皆可達,唯有情無價」的廣告提案,凱文在這個案子裡了解到,說故事不只是在溝通,而是在傳達熱情、情感與希望,也成功的讓萬事達卡在市場上轉型。

《說個撼動人心的好故事》分為三大部分,共九個章節,以Who→What→How清楚簡明的順序來引導讀者該怎麼說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,並搭配15個國際創意案例的分析,以及每個章節結束後的「請你跟我這樣做」的九個練習,讓讀者每讀完一個章節,透過作者的引導與問題,直接實際練習與發想。

在書中,作者不但一步步引領讀者如何找出「隱藏議題」,更讓讀者自己發掘每個人自我的核心特質,搭配「隱藏議題」的運用,就等於是找到說故事的方法與故事的劇情。書中也將實際比稿案例以「說故事」的方式讓讀者了解,他們構想這個廣告案過程間與客戶互動發生了什麼事,最後為何以這樣的訴求推出廣告案,而客戶接納的原因是什麼。

本書結語時作者提到,故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與他人產生連結,人們從來不是被告知要做什麼,而是透過打動心中的渴望,有了深刻的連結,讓對方「加入我」,別人就會跟隨你。這也是作者認為,在新世界的規則裡,你無法要求別人注意你,但你可以點燃他們的興趣,他們就會擁抱你。

想說個動人的故事嗎?從前,從前……

(作者薛怡青,曾擔任科技媒體記者,現為Readmoo特約作者。)

《說個撼動人心的好故事》

立即試讀:http://goo.gl/Ehf7to

詳細資訊:http://goo.gl/dgFAVz

1px
 

分享數位生活

我們在溝通或是取暖?Facebook上的學運觀察2014-03-27 15:30 學運事件持續發展,目前還看不到雙方如何漂亮退場的機制,整個社會情緒的浮動,完全反應在Facebook版面上。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感覺,Facebook被洗版了,一方面看到許多人積極的轉貼各種文章,爭取對於學運的支持,但也

我們在溝通或是取暖?Facebook上的學運觀察2014-03-27 15:30

學運事件持續發展,目前還看不到雙方如何漂亮退場的機制,整個社會情緒的浮動,完全反應在Facebook版面上。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感覺,Facebook被洗版了,一方面看到許多人積極的轉貼各種文章,爭取對於學運的支持,但也有不少人人為了圖個清淨,意外地戒斷Facebook,甚至,本來一片和融的社交氣氛,因為意見的不同,分成了兩派,還有人直接進行了unfriend的動作。

到底臉書是溝通交流的好地方,或者只是一個彼此同好相互取暖的小圈圈?這次的學運活動,對於社群經營者,又有什麼啟示?

先從Facebook看,這回之所以這麼火熱,關鍵在於他的特色既封閉又開放,雖然主打熟人強聯繫的關係網絡,但其實透過朋友間的串連、社團、粉絲頁,它又是一個公開的訊息集中地,加上它的普及性遠遠大於PTT論壇,因此Facebook成為這回輿論攻防的重要戰場,學運領導人透過臉書向外宣示主張,減少被大眾媒體的中介解讀,鞏固運動中重要的發言權。

媒體也搶在第一時間內發送現場動態或是相關意見評論,以搶攻眼球,這個作法的確帶動流量的成長。在這一波的媒體戰中,蘋果日報網站作為內容集中地,粉絲團扮演訊息發送前鋒,表現相當亮眼,以蘋果日報所公布的數字,3/25日的瀏覽量超過2070萬次,比上周相較成長了23.48%,而在攻佔行政院被清場的3/24日,瀏覽量更達2400萬次之多,較上周成長56.24%。

在電視台部份,三立新聞立刻在網站開闢直播專區,並在網頁中嵌入電視台的直播與學生放在線上影音平台Ustream的現場,旁邊還可以看到網友在Facebook的回應。加上三立外界對於三立立場的定位,三立新聞的收視率在這段時間,前兩天稱霸,之後也都保持在領先群,

另一個網路原生的風傳媒,從Alexa的數字看,每日不重覆的訪客,這幾天以倍數增加,其中有43.7%的流量來自Facebook。因此對媒體經營而言,Facebook是極重要的工具。

有趣的是,Facebook基本上是個中立性平台,但根據我個人自己的觀察,支持學運的聲浪,顯然在Facebook上佔了上風。真的大家都這麼支持嗎?倒也未必,反而是過去傳播理論裡談到的沉默螺旋理論,在這邊再次得到印證。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想法與環境不同時,會產生一種趨向的行為,而逐漸保持沉默,但不表示他們認同。所以不同立場的人,版面上都呈現了某種近似的聲音,進一步強化了自己認同的理念,偶有不同的聲音,可能也就被選擇性忽略,所以到了近期,是大家火氣都大了起來,覺得另一派的人為何如此冥頑不靈。

但就整體的內容角度看,不論是嚴肅的議題討論,或是Kuso創作及酸文,或許是因為支持學運者,某種程度還是被認為是社會上非主流的意見,為了突破缺口,意見表達上相對積極,內容相對數量也多,這讓許多認同理念、卻不一定有論述能力的支持者,得以藉由內容傳達價值觀,大量的分享自然形成一種被洗板的狀態。說明了好的內容產製,還是凝聚社群的關鍵。

訴求主動參與、向外關注的公民的的沃草(Watchout),在Facebook除了扮演起新聞媒體的角色,隨時更新學運進展,還推出網友投稿機制,強化了與目標對象的連結與互動。像是[沃草美術館]系列就改作畫家孟克名作<吶喊>、梵谷名作<向日葵>變香蕉,既富有政治的嘲諷,又帶著一些幽默,就引發不少注目。

從這樣的觀點,我好奇,支持服貿或反學運的人士,為什麼沒有試圖用內容傳達傳達價值認同,爭取對方陣營的目光?就像有人評論網路上一堆綠色青年軍,其實我還蠻期待有藍色青年軍的出現,可惜我沒看到,或許這也是執政黨可以好好思考的問題,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站出來支持你?

然而,因為言論的多元流動,對於學運本身也帶來隱憂,從太陽餅、蛋糕,香蕉到飛帆綠大衣,輕鬆的話題,貼近一般人生活,大家也比較能插上嘴,多少模糊了學運的訴求焦點,怎麼樣在開放溝通的環境下,穩定地掌握輿論方向,也是面對新的社群環境的一大挑戰。

一個同事在他Facebook上有些沮喪地提到,「我現在已經不相信寫東西可以影響人了,只是意見社群的再強化,大家長這麼大,是左派是右派、是善是邪,都已註定了。」但我還是樂觀的相信,還有很多願意溝通的人、搖擺的人,如果你堅定地相信自己的信念,能說一次是一次,能寫一次是一次,終究可以改變些什麼。

[作者于艾莉] 生長在自由年代的媒體工作者及第一代鄉民,關注領域包括網路科技、新媒體、設計文創,以及好玩新鮮的事物。

1px
 

分享數位生活

亞洲人機介面指數調查:觸控應用,台韓消費者認知大不同2014-03-27 07:48 人機介面解決方案開發商Synaptics近日發表《亞洲人機介面指數》(Asian Human Interface Index) 調查結果,包括:操作簡便(79%)、互動快速(77%)、更直觀(70%)以及互動式體

亞洲人機介面指數調查:觸控應用,台韓消費者認知大不同2014-03-27 07:48

人機介面解決方案開發商Synaptics近日發表《亞洲人機介面指數》(Asian Human Interface Index) 調查結果,包括:操作簡便(79%)、互動快速(77%)、更直觀(70%)以及互動式體驗(70%)等觸控特性,最受消費者喜愛。

超過60%的受訪者表示,在日常生活中,每天的第一個互動交流對象就是觸控螢幕裝置,這顯示出觸控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。Synaptics智慧型顯示螢幕部門(SDD)行銷副總裁Brian Daly表示,「我們發現,電容式觸控螢幕技術有龐大的創新潛力,透過精準度、壓力和手勢進行感應,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與人之間互動的模式。」

調查結果顯示,對於觸控技術能夠在哪些裝置和應用程式最具強化作用,各地區受訪者有不同的認知。大中華區的消費者認為,遊戲和觸控筆手寫是受到正面影響最大的功能,而韓國的消費者則認為,攝影、錄影和電子郵件是從這項技術中受益最大的應用程式。

86%的受訪者表示,他們使用得最多的觸控技術裝置是行動裝置,由於智慧型手機在亞洲的普及程度相當高,所以結果不令人意外。觸控技術值得改善的地方則包括:稍多於60%的消費者強調螢幕解析度是觸控手機和平板電腦中的一個重要因素。

在觸控螢幕的硬體方面,消費者最關心的議題分別是戴手套無法操作裝置(63%)、螢幕反應遲鈍(62%)以及螢幕被劃傷的可能性(62%)。在創新功能部分,消費者認為最吸引人的是改變按鍵的大小(66%)、語音控制功能(62%)以及多重手勢觸控(56%),其次是智慧型手錶(49%)和生物識別(47%)。

Synaptics生物識別產品部門首席宣傳長Sebastien Taveau指出,「我們發現有更多人對生物識別技術感到興趣,這股趨勢會在2014年推出更多的裝置時更加明顯。」

反觀調查中針對增加互動和使用經驗的期望,亞洲消費者認為的發展機會與希望獲得改善的項目包括:可折疊觸控螢幕(59%)、使用觸控螢幕控制家電(51%)、觸控螢幕功能電視(49%)以及對旅遊資訊及地圖取得有更多觸控互動(49%)。

Synaptics《亞洲人機介面指數》調查進一步印證了觸控技術的市場採用率。根據分析公司HIS iSuppli的預測,全球觸控面板的出貨數量在2016年之前會達到30億個,除了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外,將有更多產品也會採用這項技術。

1px